

为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,重庆市工商局渝中区分局于日前围绕建设“西部领先、全国一流”工商部门的目标,提出食品安全监管“一个目标”和实现这一目标的“2345”举措。即实现打造“西部最佳消费城区”的工作目标,把握“两条主线”,抓住“三个环节”,做好“四个结合”,突出“五项重点”。
打造“西部最佳消费城区”,即把渝中区打造成“西部最佳消费城区”,也就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消费安全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,以此为契机,带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、商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、服务领域消费维权体系这个面,全面完成建设“消费安全放心工程”的任务,造福于民。
把握“两条主线”,即把握好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和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这两条线。“把握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线”,就要求各工商所必须摸清辖区食品生产经营户基本情况、有照和无照情况、行业划分情况、食品经营户的分布情况,把握消费者和经营者对工商部门监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需求,使工商部门成为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“110”。“把握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线”,就是要求工商干部对食品安全监管要适应形势的需要,要加强食品快速检测,加强食品质量定向监测,依靠科学手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,彻底改变“看、闻、摸”的食品监管模式;要加强培训,提高干部职工素质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。
抓住“三个环节”,即抓住食品安全监管准入、交易、退出等三个环节。一是抓好事前规范,严把食品入市质量关,健全完善索证索票等食品市场准入体系,切实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。二是抓好事中检查,严格食品质量监测,健全完善企业自检、消费者送检和工商机关抽检并存的食品质量监测体系。三是抓好事后监督,严格食品退市的监管,健全完善食品质量分类监管体系,继续大力推行食品分类监管和按风险度监管,不断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做好“四个结合”,即把食品安全监管与日常巡查监管相结合、与专项整治相结合、与食品质量监测相结合、与解决消费者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。
突出“五个重点”,即突出重点区域、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,认真开展市场专项检查,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,完善经营者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;针对食品消费的季节性以及节日性特点,突出重点食品品种,扎实开展专项检查,切实保障食品消费安全;加大案件查办力度,突出案件查办工作,尤其要抓好对食品大要案件的排查和查处工作,认真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,对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,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;突出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试点工作,要选择几个商店作为示范店,年内拿出成果并在本区推开,达到每个工商所至少有一到两个示范店的要求;突出人员培训,采取请进来、走出去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方式加强人员培训,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整体素质,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。(渝中局供稿)